自由至上主義經濟學家
夏業良

夏業良博士曾在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工作,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世界銀行在華項目工作。其他兼職包括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財經研究中心主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顧問、國防大學經濟顧問。
夏業良博士曾在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工作,參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世界銀行在華項目工作。其他兼職包括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財經研究中心主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顧問、國防大學經濟顧問。
- 1987—1989年先後被中國政府公派至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和美國舊金山大學學習管理學和EMBA課程;
- 2000年7月—2002年6月在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從事博士後研究與教學工作; 2002年7月起在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執教,任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所副所長,兼任安徽大學、上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七所大學教授;
- 2005年8月到2006年7月在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訪問研究; 2011年9月到2012年7月任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訪問教授;
- 北京大學外國經濟學說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體制改革研究會帕累托公共政策研究所(CPIPP)理事、中國改革基金會北京國民經濟研究所(NERI)研究員、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CFDFE)理事。兼任上海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教授;
- 其他社會兼職包括中國改革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天則經濟研究所特邀研究員、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理事、九鼎公共事務研究所財經研究中心主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經濟顧問、國防大學經濟顧問;
- 2012年9月到2013年8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訪問研究;
2013年10月18日,根據中國高層的指令,夏業良教授被北京大學以“停止續聘”的荒唐藉口予以解職;三週之內夏業良獲得五家機構的任職邀請,其中包括哈佛大學、衛斯理學院(Wellesley College)和華盛頓特區智庫加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研究職位以及某銀行機構首席經濟學家的管理職位。 - 2014年1月26日,夏業良博士從北京順利抵達美國,2月10日開始在美國華盛頓的智囊機構加圖研究所任客座研究員。三年後離職。
- 此後作為獨立學者發表文章、評論和自媒體視頻。
作為自由至上主義經濟學家,夏業良博士認為“計劃思維”的回歸與資源的逆市場化權力配置,導致了社會財富向少數利益集團集中,收入分配的扭曲和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夏教授指出近20年來,中國地區、城鄉、行業、群體間的收入差距明顯加大,收入分配格局失衡導致社會財富向少數利益集團集中,尤其是向官僚利益集團和壟斷利益集團集中。中國1%的家庭掌握了全國41.4%的財富,財富集中度遠遠超過了美國,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近幾年的政策取向就是使壟斷國企越來越強勢,這種”國進民退”其實就是最大的風險。
夏業良對中國政府通過稅收調節來縮短貧富差距、解決分配不均問題表示了擔憂:
通過簡單的稅收政策調節,最終縮小的可能是袁隆平和普通農民工之間的差距,從而削弱了中國未來的創新能力和財富的創造能力。實際上老百姓深惡痛絕的並不是依靠科技發明、誠實勞動致富的人,而是那些通過不當的權利壟斷獲得巨額財富的人。
夏業良在2005年3月的西山會議上提出要把黨產(執政黨之資產)與國產(國家積累的資產與財富)分開的觀點,指出中國經濟改革,無法迴避政治體制、政黨、憲政民主以及權力製衡等基本核心問題:
要講政治體制改革,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憲政民主的問題。即使你現在不能實現,你有沒有一個時間表?或是朝這個方向努力的規劃藍圖?就權力制衡得理念來講,不管是三權分立還是五權分立,對權力一定要有切實有效的制衡。對於這個根本問題,中央領導人從來沒有正面回答過。
中共掌控下的中國政府對待人文社會科學的思想一向懼怕並嚴加防範,一直由黨的意識形態部門加以嚴格控制。舉個簡單例子,一個現代國家進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應當有思想自由和學術自由的空間,可是在中國,所有社會科學研究的重大課題,都是由國家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作出的。而這個辦公室就設在中共中央宣傳部裡。
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制度經濟學、公共選擇與公共政策、勞動經濟學、中國轉型與改革。
在《經濟研究》、《經濟學動態》、《經濟科學》、《管理世界》、《世界經濟與政治》、《戰略與管理》、《社會科學戰線》、《改革》、《經濟評論》、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中國人口科學》、《復旦學報》等期刊上發表論文40多篇。已出版個人文集包括《制度是怎樣煉成的》、《公共問題的經濟解讀》、《經濟學不能承受之重》、《經濟學能做什麼》、《選擇之道》等。
主要期刊論文包括《中國的人口結構變化與就業前景》、《境外投資者參與債權轉股運作的可行性分析》、《全球化對中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勞動經濟學理論前沿》、《就業機制的內涵與中國城市就業機制》等。
譯著包括《勞動經濟學》、《城市土地經濟學》、《我們身邊的經濟學》、《經濟學方法論新論》、《體驗經濟》、《全球化及其不滿》、《鹽》、《經濟學百科全書》等。